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发布时间:2018-09-11作者:段磊来源:环工学院字体: 设置


9月1日上午,由长安大学主办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市国际交流中心开幕。来自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长安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京水科院、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桂林岩溶所、地科院水文所及宁夏地质局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环工学院近30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开幕式由环工学院党委书记袁卫宁主持。

会场


我校科技处处长韩玲教授致辞,并向与会嘉宾介绍长安大学及地下水和生态环境学科发展情况。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文科教授指出,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加强和扩大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机理、流域地下水文过程与生态效应、面向生态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水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等科学与技术问题,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他表示,本次研讨会一定能为干旱区两水转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的科学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开幕式后,美国地质调查局CliffordI.Voss教授、长安大学王文科教授、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Harrie-Jan Hendricks-Franssen教授、陈宗宇教授、瑞士纳沙泰尔大学Philip Brunner教授,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Andrew Love教授以及瑞士纳沙泰尔大学FabienCochand博士、于艳青教授等先后做了大会主旨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形成、演化及生态效应,地表水、地下水高效利用的技术方略等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


闭幕式上,美国地质调查局CliffordI.Voss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研讨会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国内外高校从事旱区水文地质研究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研讨会议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到长安大学和宁夏地质局共建的长达60公里的银川平原中部地下水和生态环境野外尺度监测剖面进行了野外踏勘与现场交流。

水文地质考察现场


(审稿:袁卫宁 网络编辑:王珏)